
刘晓倩,2021级博士班班长,师从许信顺教授,研究方向为开放场景下的图文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在博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在TIP、TKDE、TCSVT、TMM和ACMMM等多媒体领域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CCF-A/中科院一区论文5篇。曾获得校长奖、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澳门3044永利官网优秀研究生干部、澳门3044永利官网一等学业奖学金等5项国家级、4项省级、若干校级的荣誉称号。积极参加ACMMM、ICME、VALSE等学术会议,也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做英文口头报告。
本科毕设——入门
刘晓倩第一次接触“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这样的词汇还是在大四毕业设计阶段。机缘巧合,她选择了开发人脸识别系统作为自己的毕设题目。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且毫无Java编程经验,阅读和理解代码对她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刘晓倩凭借着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积极在网上搜集资料,同时向校外同学寻求指导与帮助,最终较为圆满地完成了这项毕业设计任务。“神奇”“有趣”是她对这个初级人脸识别系统的感受,这也为她日后选择继续深造并专攻此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硕士研究生——过渡
刘晓倩硕士就读于澳门3044永利官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大多数师兄师姐的研究重心偏向于硬件领域,但是她的兴趣点并不在此,这一度让她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感到迷茫。幸运的是,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她得到了宝贵的指引。导师鼓励她结合实验室现有项目,积极探索并定位个人的研究兴趣所在。正值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阶段,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这些词汇吸引着她。受此启发,她决定将自己的硕士研究课题聚焦于面部表情识别这一充满挑战与潜力的领域。实验室在这一新兴方向上的研究资源相对匮乏,这无疑给她的研究进程增添了几分艰难。但刘晓倩凭借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最终在硕士阶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和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短暂就业——插曲
对于硕士阶段的课题研究,刘晓倩并未将其视为纯粹的喜好所在,而是秉持着在能力范围内追求卓越的态度,全力以赴地投入研究之中。随着毕业季的悄然临近,面对人生的又一重要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还是步入职场,刘晓倩深思熟虑后,毅然选择了后者作为自己发展的新起点。她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考取了天津市的定向选调生,这本是一条被许多人视为光明前景的职业道路。然而,实习期间尚未结束,刘晓倩的内心却因种种考量而萌生了强烈的回归济南发展的愿望。在深思熟虑后,她认为重返校园攻读博士学位能够实现追求个人职业发展与学术兴趣的深度融合。
博士研究生——深入
刘晓倩说很荣幸能够加入许老师所带领的机器学习与媒体分析团队,这标志着她科研之旅的真正启航。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快速发展,硕士阶段积累的一些模型框架已经逐渐被替代,各种算法逐步被提出,性能也在不断地刷新纪录。初入实验室,对于已经工作一年且工作内容跟科研没有丝毫关系的刘晓倩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这期间,及时与她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用温暖的话语抚平她的焦虑,引领她逐步迈入科研的正轨。在确定选题后,得益于实验室的积累以及师兄师弟们的经验分享,能让她在较快的时间内熟悉文本识别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这一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建设与传承的重要性。然而,科研之路从非坦途。性能瓶颈、论文被拒,这些挫折与挑战如影随形,构成了科研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忆起自己最初的工作仅仅是调试现有工作的代码就用了一周的时间,再到后来提出自己的改进思路、代码实现、论文写作与发表,整整耗时一年。中途遇到过无数次实验效果不好、模型报错的情况,当想放弃的时候,总有个念头在脑海中激励自己“再试一次别的想法,说不定就能成功了呢”,正是这些磨砺铸就了她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让她在挫折中不断成长,愈发坚定地走在这条充满未知与探索的科研之路上。
读博期间,每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代码调试、模型结果、论文进展等都会对心情产生影响。刘晓倩意识到,虽然科研重要,但是身体更重要,必须学会自我调节。逛逛花鸟市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练习书法等,都是她常用的调节方式。
回顾读博的三年半时光,刘晓倩特别感激他的导师许信顺教授。在科研路上,有失败的迷茫,也有收获的惊喜。不管是迷茫还是收获后的懈怠,都有导师在旁谆谆教诲。“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局限于博士毕业”,导师的话时刻激励着她“笃志好学,只争朝夕”。
展望未来,科研路漫漫,不变的是那份永不服输的倔强!
(文/图:刘晓倩、尚文 责任编辑:许信顺)